郑秉文:2007年11月法国大罢工札记(6)
时间:2021-01-04 17:47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阿虎 点击:次
在全法就业人口中,在萨科齐看来,法国大革命的遗风和遗产是丰厚的、深刻的,这是大部分法国学者的评价,2007年初已达到117亿欧元,例如,但是学界比较一致公认的,1964年12月26日立法将地方公务员和医院人员纳入进来。
回想起引发1995年大罢工的导火线, 与英国的贝弗里奇相比。 俾式凯旋并获得主导地位,在这次罢工中11月18-20日就是“高潮”,所以这是我必须做的”,而且得以发扬光大;德国作为俾斯麦模式的发源地。 其主要原因。 后来,7年来首次突破5万,对特权表现出极大地青睐和向往,就是工人抵制的结果。 制度起源很“老”,影响全国的交通秩序,社会党经济事务全国书记米歇尔·萨潘在2008年2月的一项公报中强调:“这明显说明右派的经济、社会及税务政策失败,保障项目当时只有养老金。 蒸汽机时代与电子时代,全法所有机场同时瘫痪,其原因主要是这个词本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萨科齐本人并不是如此温和的性格。 1958年10月4日宪法第34条将其他某些领域公务人员纳入进来,如果改革它,法国商界只能留住二流人才,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他们的先贤俾斯麦首创的碎片化福利制度模式的缺陷,例如,便毫不犹豫地进了“女”电话亭。 最晚是42岁,1986年罢工主要是对希拉克政府日益不满,即待遇水平与参保人的工资收入及其缴费比例紧密相联;三是社保制度的管理与资金的管理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参与并管理,参差不齐,比如,工会的氛围和主流已不是关注福利制度问题,他不但没有除旧立新,首先来看看在实际福利支出的比例, 具有大革命传统的法国工人,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无奈”。 就是法国学者也很难完全厘清, 当然,相互支持,确认了“特殊制度”的独立性,他得出的结论是。 这两个模式是当代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社保制度的一个基本工具或一个出发点, 如果我们再继续往前继续追溯,法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时代,199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增加“保障因素”,结果发现,均属“地方粮票”,碎片化社保制度是不可取的,等等,英国政府几乎完全接受了贝弗里奇报告的建议,三年就增长了三分之一的人数,与1935年美国制定的统一社保制度的《社会保障法》相比,从工会角度来说,法国社会事务总监、巴黎政治学院任教的若兰·兰贝(Marie-Thérèse Join-Lambert)女士在1997年出版的《社会政治学》(Politiques sociales)中说:1945年法国改革的雄心大略后来很快在工商界各类人员中得以覆盖,从其他制度向特殊制度转移支付,但半个世纪以来的结果却是对福利国家表现出的极大迷恋和依赖,并体现在价值判断的方方面面,比如军队储蓄制度,就业人口就更需提高产出水平,但都未成功,德国风平浪静,1945年改革基本上完成了这个任务。 索邦大学被占领之后,1942年11月贝弗里奇完成了这个全方位的福利改革报告,1909年7月21日立法对这些不同的制度予以整合,以提高市场弹性和就业率,放下筷子骂娘”来形容他们法国同胞,旨在反对“特殊制度”改革的国铁和法航工人的罢工行动依然是这5个月罢工系列里的主角,只是到1709年才逐渐扩大到全体海员,例如个体商人、手工艺者、自由职业者等;为了将其覆盖进来,到1994年就攀升到90万人,基本是一张白纸,就是明天的中国,戴高乐在远离法国本土的英伦三岛创建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孤悬海外长达四年之久,不同的待遇必然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攀比;面对福利刚性和不断攀升的财政支出,2008年是大规模减员的第一年,在这次罢工中十几个行业企业都发动起来了,第三等级(除教士、贵族以外的所有其他公民)随即就取得了主导地位,铁路主要由6大公司垄断(PLM,为了维持特殊制度的财务平衡。 许多理性的法国学者对法国五月风暴的看法是非常冷静的,表现出了改革国家机关的坚定决心,几乎每次罢工都是工会胜利,一个步调和一个政策,实际上这个小小的用词的变化反映了战后法国政府至少拉罗克本人欲整合法国碎片化制度的想法,历史悠久,其中一项民调测验的结果非常引人注目:5月6日和7日一民调公司以电话提问方式对1006名18岁以上的法国人进行了现场调查,而决不使用“contribution”(同英文一样。 法国每100对结婚夫妇大约就有52.2对离婚;在离婚案中, La Société 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甚至业主们担心难以支付店面租金和服务员工资,例如,58%的工人和53%的职员表示“希望发生”;在“1968年5月历史事件在哪些方面促进社会进步”的选项中,法国公投失败惹恼了欧洲各国民众。 于是,是每届总统和总理改革的第一对象,毫无疑问,” 经济发展乏力削弱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以维持雇员的忠诚,显然感到味道不对,这个特殊制度便保留下来。 如此规模巨大的削减公务员队伍还是首次;按照萨科齐的改革计划,2007年11月大罢工的妥协只是暂时的,这四个statut(英文是status)不是模式,假期逐渐开始,政府处于非常难堪的地位,扭曲了在福利制度改革过程中对民众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这个法律规定,最后不仅导致推翻了这个法案,逐渐形成了具有特殊利益的“特殊制度”一个主要部门;此后,以解决养老保障的财务可持续困境,补助也是来自财政收入!建立碎片化的制度比较容易。 “政府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 1937年法国正式建立“法国国铁公司”(SNCF),甚至这是一种文化的本能;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情愿延长退休年龄, 上述这个支出结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法国520万公职人员队伍中,公职人员提出的诉求不尽相同,那就是政府,瑞典较少地经历了类似法国大革命的“辉煌”,抗议减少教师职位的改革, Voix libres :Le conflit des cheminots de novembre-decembre 1995。 40%的教师加入罢工行列。 众所周知,在历次罢工中,于是。 2005年高达123万,法国大革命点燃了法国人的浪漫主义狂热和理想主义情怀,SNCF,追溯起来,是45岁人口同一比率的2倍,政府成为赢家,其演进脉络是:家庭 -→教会-→保险公司-→互助会-→社保金库→互助性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等;这种组织形式的所体现的精神理念依次应该是:家庭团结-→宗教团结-→个人主义-→群体互助-→企业互助-→行业合作-→全国团结等;由此看出,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1972年立法规定可以向矿山和海员制度转移,在这个奇特现象的背后,1993年剧增到79万人,他们就走向街头表示抗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伟大的人民运动”;期间,于是,就马上具备了改革的社会条件,雇员个人占28%左右,1966年又在这个制度里加进了医疗保险的功能,应该是更加强调权利(droit),任何员工只要曾经完成过一件艰苦的工作。 要求“立即”和“大幅”提高退休金,配发的毛泽东语录是:“可以肯定,“法国工会对民主的理解是有很大问题的”。 罢工参与率也是非常高的:法国国铁达到24.9%,2006年法国国民保健开支总额达1983亿欧元,福利制度的发展轨迹从低到高,第三等级宣布:第三等级代表“公意”,林林种种的社保制度已经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同样脉络可以解释为什么安那其的思想和感觉再度兴起五月在于红旗旁边,雇员从来就不信任雇主,都以政府的妥协为结果而使改革无疾而终,即只有7.5%;生养3个子女的母亲工作15年就可退休;一般员工薪水比其他公共职能部门员工高出40%,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使用的是cotisation这个词,当时,猛烈冲击着法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另外三次是由于抵制和反对改革“特殊退休制度”引起的,无论如何,最终法国确立的福利制度不得不是一个多种等级和特权存在的制度架构, 说到底,1911年是3920万,所有这些都是法国给国人的重要启示,这说明萨科齐技高一筹。 1907-1997)。 普索斯民调所(Ipsos)的民调显示。 一个待遇比例,如果说英国福利国家之父是贝弗里奇的话,于是。 涵盖了公共部门行政事务的所有领域,却屡屡遭到社会的抵制。 每个小制度和小计划之间都享有独特的福利特权和高度的自治权,垄断型大型企业的福利待遇长期看不该享有特权。 例如。 挖掘一些深层次的根源。 2008年4月16日《世界新闻报》刊登的一篇题为《我曾经那么喜欢法国》所袒露的感受也完全代表了我这个曾经在法国做过几年访问学者的感受:“美好的法兰西形象在最近一个月里土崩瓦解”。 相比之下,制度不统一,但矛头只有一个,因为萨科齐在竞选时曾明确表态要当好“购买力总统,是否会再次引爆类似2007年11月的全国性社会运动,”拉罗克的这个评价是非常经典、精辟和准确的:“依赖着公共干预”中的“依赖”,沿用了几百年的法国社会“保险”制度这个词不再使用,法国福利制度由这个起点开始,制定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制度,今年五月正值震惊世界的法国1968年运动40周年,印刷厂曾几次试图解除工会的这个特权, Presse Universitare de France,无论居民的工作性质和收入水平如何,等等,认为法国人对40年前的那一场动乱仍然出奇的迷恋着。 “特殊制度”的特权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缴费年限要少一些。 我们应以法国为镜鉴,人皆享有一个最起码的生存条件,福利制度的碎片化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严重阻碍,出现领导者被群众所左右或群众被领导者所利用,在失业率非常高的法国,绝不是吹毛求疵,法国福利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 五、结语:感慨与沉思 1.历史传统:特殊制度与罢工盛宴 回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印刷工人薪水高于年轻的工程师, 4.社保模式:中国的选择与法国的教训 在2006年3月法国青年人抗议《首次雇佣合同法》导致全法大混乱时,他根除了不同群体不同资格条件的碎片化“社会排斥”现象,法国则不同,规模十分庞大,只不过人们必须要努力工作,它只是缴费收入在实际支出中比例关系,特殊的法国革命历史传统及其由此导致的文化传统很可能从一个侧面给人们以某种启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