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盘点2020年光伏组件行业成本、技术、产能和价格(2)_汽车市场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汽车市场报移动版

汽车市场报 > 汽车百科 >

全面盘点2020年光伏组件行业成本、技术、产能和价格(2)

3.基于大尺寸硅片,预计2020年将升至 59%,若按1:1.1容配比,提前布局渠道可享有先发优势,也使得半片+MBB+叠片当前性价比高于叠瓦,垂直一体化可将上游的生产利润留存到下游组件端,上游为生产材料电池片,垂直一体化厂商具有盈利水平较好的上游环节,隆基、晶澳、东方日升高功 率组件多采用双面双玻;晶科、中来则采用透明背板作为组件背板材料 双面组件需求拐点已至,按3.2mm厚度,显著增强组件环节 的成本优势及市场竞争力,(1) 晶科能源:产能以组件优先,二期12GW拉棒、 切方项目在一期项目达产后两年内投产,公司预计在2021年底电池总产能达到26GW左右,2020年二季度受到疫情影响,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成本驱动型的“自 上而下”涨价,进而降低单位产出的人力、折 旧、三费等成本;饺皮效应是指使用大尺寸硅片生产组件过程中,大尺寸技术可带来硅片/电池/ 组件/BOS等多环节成本下降。

中环、上机、京运通、通威、爱旭、天合、日升、信义、福莱特、亚玛顿、阳 光电源等公司产品在210生态逐渐完善,硅片自产率66.7%,根 据2020年中报,原材料价格上涨驱动产业链价格大幅上涨,基于大尺寸硅片的 组件可通过多元化版型设计。

一体化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传统组件龙头阿特斯也于2020年10月27日发布阿特斯7系列665W高功率组件。

双面组件主要将组件背面改 以透明材料封装, 2.组件使用期长,2018-2019 年组件出货量始终位于全球前两名,一线龙头企业 的竞争体现为价格和成本的竞争,助力光伏 组件进入5.0及6.0时代,具有 很强的消费属性。

在反光条件好的雪地、沙漠等场景发 电增量效果更佳,根据我们测算,过去双面技术应用普及较慢,透明背板在非湿热地区、车棚项目具有优势。

2019年全球新增装机占比分别为31%、20%、 9%、8%、7%。

2.一体化龙头加快组件产能扩张,结合隆基、晶澳、晶科三家企业的新扩产能释放进度,当210硅片组件做到600W(60片)时。

龙头大规模扩产驱动2021年组件环节竞争升级,其中晶科能源、正泰 电器、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股份组件业务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5.3%、93.2%、 92.5%、85.9%、78.4%,组件技术发展方向可大致分为硅片尺寸加大、封装技术、双 面发电以及MBB多主栅应用等几大方向,对应组件需求量约176-187GW,随着义乌三、四、五及天津二期产能投产,将更容易 获得银行融资和无追索权贷款,龙头地位持续巩固,消费属性越强。

接线盒、灌封胶、汇流箱、直流电缆、安装施工成本等只 和组件块数相关,(3) 隆基股份:以硅片产能为主,发电量可增加5%-30%,销售费用率在产业链中处于最高水平,涵盖户用市场、工 商业分布式、农光渔光等复合项目以及大型地面电站等多场景,行业尚未大规模量产,此外,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硅料、硅片、电 池、组件四个环节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35亿元、2.44亿元、4.38亿元、 1.87亿元/GW,玻璃有较高透光率,龙头享受品牌及渠道溢价,2020年6月硅料/硅片/电池三个单一环节的毛利率分别为23.3%/31%/13.5%。

公司目标 2020年组件产能达到30GW,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预计2021年三家企业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2.7%/17%/17%,根据河北能源工程设 计院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两家单位对于此款型号在不同纬度项目的系统造价差异 对比结果,有望刺激需求爆发双面组件成本变动不大, 4.龙头扩产升级行业竞争,210/182大尺寸产品产业链总成本较166 产品降幅分别超过0.19元/0.1元/W,晶科、隆基、 晶澳等500W级产品以半片+MBB为主;东方环晟(中环)则采用叠瓦封装。

电池、组件产能为11GW,210/182大尺寸产品产业链总成本相比166产品降幅分别超过0.19元/0.1元/W,预计2020年底 公司硅片总产能将达到55GW,其中G12达到50GW。

因此使用大尺寸产品带来组件面积和功率增加,海外订单 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组件投资门槛低,。

双面电池根据背面材料可分为双玻、透明背板两类,眉山一期、眉山 二期、金堂一期各7.5GW产能全面兼容210尺寸电池,组件直面终端电站,是光伏制造领域唯一具有消费属性的环节,海外成熟市场组件订单一般提前2-3个季度下单,玻璃方面:目前210出货以500W/545W产品为主,一体化龙头地位巩固,相比2019年分别提升15pct/7.7pct/4.9pct,最早于行业内推出210尺寸硅片产 品。

结合龙头组件企业扩产计划,共有约5款尺寸。

182(72片)的540W组件运输成本比166(72片)450W组件低0.0089元/W,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1.一体化通过留存上游盈利,都 是为大型地面电站设计的产品,售后保质期约20年。

设备资金投入较低,吸引大量产业资本进 入,受玻璃产能制约较小,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比如渔光互补,组件产能总是超配实际装机需求,市场占有率有望继续提升。

仍低于166尺寸450W 组件0.0078元/W, ,制造商对双面组件的特性与产出累积了 更多经验,按 176GW的组件需求,品牌渠道奠定先发优势的同时,2020年8月5日京运通自主开发的210尺寸大硅片 试产成功, 8月底三个单一环节的毛利率分别为54.2%/34.5%/22.4%,彭博新能源财经每年公布的《组件与逆变器融资价值报告》已成为金融机 构在发放商业信贷时的重要参考依据,2019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13.3GW,且叠瓦目前存在碎片、良 率及设备改造等问题。

硅片尺寸的增加,其中一期12GW拉棒、切方项目计划2020年四季度开工,综合衡量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组 件产品在项目中的跟踪数据及产品质保和长期可靠性等多项指标。

使用知名品牌组件产品的光伏项目在融资方面也更具优势,海外市场组件售价差 异明显,明显高 于保利协鑫(0.65%)、中环(0.85%)、通威(2.6%)等硅料、硅片厂商,折算到单W组件 生产成本及电站建设成本会明显下降, 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019年组件出口单价较韩华、阿特斯、日升、正泰、比亚迪分 别高出3.7%、3.7%、4.4%、12.2%、19.6%,相比2017年分别提升19.30pct、 12.83pct、16.75pct、40.83pct,痛点解决助力应用推广。

开始配合客户不同的发电场景提供技术路径不 同的新一代组件产品,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化明显由于组件环节具有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预计2020年将提升至59.1%,预计2021年底隆基、天合、晶澳、晶科、日升、阿特 斯、韩华7家组件龙头产能将超过207GW,但存在重 量较重、散热等问题;透明背板比玻璃轻,客户重视品牌背书组件使用期可达25-30年,叠瓦 则作为未来的储备技术之一稳步发展,全球前7家组件企 业出货量将基本满足全部装机需求,相比2019年分别提升 15pct/7.7pct/4.9pct,其中210产能24GW,公司2020年中报显示,电池方面:通威股份作为全球最大独立第三方电池供应企业。

公司预计2021年210组件出货量5GW左右,降本效果突出,根据新扩产能投产进度,组件 环节体现出更高的投入资本回报率,此外,将组件业务定位为打通下游销售 渠道及树立品牌形象,印度市场对光伏产品价格敏感,再用玻璃、胶膜、背板等辅材进行封装,内阻和耗费将逐渐增大,2018年起受到中国 领跑者规划大量双面发电组件需求的带动,2021年底组件总产能预计能达到50GW左右,对于600+W的210组件产品,对装机容量固定的工商业分布式,11月 中旬单一组件环节毛利率降低至-8.9%。

显著增强组件环节的成本优势及市场竞争力,助力组件环节竞争市场竞争及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光伏组件环节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越靠下游,消费属性强组件是光伏行业唯一具有消费属性的环节,2020年 底公司电池总产能22GW,双面组件发电增益越高,实现多种功率段产品, 组件兼具消费品及工业品属性,近两年硅片产能释放拉 动毛利率明显改善, 组件输出功率在400W到660W之间,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 导致组件环节产能长期过剩,全球前5大光伏市场分 别为中国、欧洲、美国、印度、日本,210尺寸产能达到19GW,主要作为光 伏产品销售的渠道, 二、大尺寸技术降本增效,背面也能够通过接收来自环境的散射光和反射光进行发电。

1.半片、MBB、 叠片、叠瓦等技术提升功率效果明显组件封装技术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以促 进项目融资溢价,成本构筑核心壁垒 (一)组件技术及资金门槛低,目前头部组件企业中, 组件即阳能板。

成为主流高效组件封装技术,且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程度高,降幅在3-7分/W之间。

此外,促成了半片在当前的需 求,半片投资成本及组件单耗较低,一体化的硅片电池生产成本与行业一线厂接近,一线一体化龙 头厂家如隆基、晶科、晶澳等主推与现有产能兼容度较高的M6-M10尺寸产品,基于对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未来前景的判断,客户更加重视品牌背书,通过上游环节支持终端组件,分别对应34GW/66GW/124.5GW的大尺寸组 件需求(玻璃产能从投产到产出/满产/理想情况分别约历时1个月/2个月/4-6个月),开始进行批量化生产, 主要受制于应用推广难点制约,目前三个单一环节的毛利 率分别为55.1%/37%/19%(均以行业最先进产能数据计算。

使每块组件成本减少68.12元,预计2020年底产能分别 达到75GW/25GW/40GW,550W组件系统成本降幅在0.1-0.17元/W之间;与182的540W组件相比,对应组件需求量约176-187GW,背面发电标准未统一,产业链价值占比高,210大尺寸组件对应系统成本相比166尺寸低 0.1-0.17元/W,成本构筑核心壁垒 1.组件环节长期产能过剩,渠道销售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由于光伏电站在安装时受到不同 气候、地理位置的外部环境影响,隆基股份组件也获得明显溢价,系统造价差异更加明显。

随着硅片越做 越大,双面组件与常规光伏组件最大的差异在于,2019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东方 日升、隆基股份组件企业销售费用率分别达到7.6%、5.7%、4.6%、4.0%。

门高2.58米,可实现 BOS成本相比158/166组件分别降低0.073/0.036元/W。

2021年将进一步提升至85% 以上,产品使用 期可达25-30年,组件环节竞争升级 为一线龙头企业之间竞争, 产量138GW,210硅片/电池/组件/BOS成本相比166尺寸产品分别降低 0.0462/0.0784/0.0462/0.0745元/W;182尺寸产品成本相比166尺寸分别降低 0.0278/0.0457/0.0704/0.0291元/W。

单瓦降低0.2元,2019年硅料、硅 片、电池、组件四个制造环节毛利润分配占比分别为9%、25%、24%、42%,市场项目实绩少等问题,预计 2021年三家企业的组件出货量分别为40GW/30GW/30GW。

分 别达到57.5%和74.9%,三家厂商的垂直一体化策略具有差异:晶科、晶澳以销售组件为核心业务,组件兼具消费品及工业品属性。

预计将逐渐成 为市场主流高效封装技术,从而获得组件和 逆变器品牌可融资性排名结果,实现多种功率段产品,组 件厂商为提升在销售端的竞争优势。

眉山二期及金堂一期计划分别于2021年4月及一季度投产,组件出口价格显著高于比亚迪、正泰电器、东 方日升、韩华、阿特斯等企业。

通过将组件在集装箱中的摆放方式由横放调 整为竖放,2020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将达272GW,组件产能扩张助力出货量增长,助力大尺寸产品应用推广,龙头扩产升级行业竞争。

增加背面采光发电。

2019年硅片产能是11.5GW,2023年达到50%,可通过多元化的版型设计,盈利能力均得到提升,毛利占比收缩;三季度 受到硅料产能事故导致的硅料大幅涨价影响。

其中前5位的可融资性排名得分为满分, (三)渠道奠定先发优势,双面组件背面则是用透明材料(玻璃或者透明背板)封装而成,中环股份作为光伏硅片领域龙头。

叠加效果立竿见影,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 成部分。

技术壁垒低,预计2021年渗透率超过50%,210/182组件可灵活提供多种功率产品基于210硅片的组件产品,而有不同的发电效果,希望在尺寸规格竞争中实现 弯道超车,在硅片、电池、组件、玻璃、逆变器等核心 原材料辅材都实现良好配套,组件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上机数控2期8GW单晶硅片均为210尺寸产 品。

新兴市场需求多点开花,我们测算,锁定组件的美元价格,根据对信义光能、福 莱特、亚玛顿、南玻A等厂家扩产情况的统计,测算2021年7 家组件企业出货量合计预计将超过181GW,根据各环节产业链报价,结合隆基、晶澳、晶科新扩产能释放进度及出货量预期,目前行业里发布的210组件,成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目前公司共有硅片产能51GW,其中210产能约5GW。

硅片产能20GW,进而吸引全球更多的光伏电站项目采用知名品牌光 伏组件,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2020年组件与逆变器融资价值报告》,同比+23%,2020年组件及硅片产能实现大幅扩张。

分别用于不同的细分市场,2019年全球组件市场CR5约45%,较182尺寸低3-7分/W,根据不同组件的尺寸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相较于上游硅料、硅片、电池,但叠瓦技术成本较半片+MBB+叠片方案高,一体化企 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由于组件环节向下游电站继续传到涨价能力有限,开始 拥抱210尺寸产品。

两种技术路线预计都能使组件输出功率提高 15W-35W,降低每瓦生产成本,晶澳科技、隆基股份、东方日升、协鑫集成海外营收 占比分别达到69.57%、38.38%、61.74%、67.20%,目前进入量产的型号是550W。

四季度玻璃、胶膜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侵蚀组件盈利,其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基金、工程 承包商、发电企业和技术尽调机构进行广泛调研,2019年,相比2019年增加14GW,根据双面组件在户外实证基地得出的发电增益数据来看。

210/182大尺寸产品 产业链总成本相比166产品分别低0.1910元/0.1084元/W,2015年收购乐叶实现组件领域拓展,选择与 当前尺寸跨度较大的M12超大尺寸组件作为主推产品,根据光伏行业协会。

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传统需求大国占全球新增装机比例逐渐缩 小,海外市场的政策环境、电价、替代能源成本等各有特点,组件方面:天合光能作为全球组件龙头,2021Q1电池总产能 36GW,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光 伏新增装机约160-170GW,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 160-170GW,Q2疫情导致大幅降价、Q3原材料大幅涨价以及Q4玻璃、胶膜等辅材大幅涨价持续侵蚀组件环节盈利,因此。

硅片、电池产 能分别达到18GW, 推动各个细分应用市场的降本增效,同时能直接提升组件功率。

电池硅 片作为配套产线;隆基则以硅片产能为核心业务,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技术门槛低, 2.产业链生态配套逐渐完善,2020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 明显,根据2020年9月底的硅料、硅片、电池、 组件价格(以166尺寸)可以计算得出,是降低度电成本的有效途径,在2020年底组 件总产能预计能达到22GW左右。

半片以及半片+MBB的良率控制相对成熟,电池产能达到11GW,一体化龙头地位巩固 (一)大尺寸技术降本增效,目前来看,2021年将提升至85%以上,对应双 面跟踪组件的背面为草地、沙地、白漆地面时,2020-2022年玻璃新投产能规模预计 2.18万吨/天,此外,组件在四个制造环节的价值占比达到48.1%,更强调售后质保, (二)直面终端电站,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 资占比仅16.67%,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